作者: ‖ 時間:2015-2-26 ‖ 來源:www.yjcooling.com ‖ 點擊:1168
從2013年空氣凈化器市場爆發以來,諸多企業涌入,群雄逐鹿,硝煙彌漫。企業和資本的進入給市場帶來繁華同時,也讓不少隱藏著的“變數”浮出水面。中國環保在線老崔帶您扒一扒都有那些“變數”。
企業資本瘋狂涌入 空凈行業隱藏“變數”浮水面
2014年進入秋冬季之后,霧霾便以鋪天蓋地之勢侵襲我國大部分地區,其中又以京津冀、長三角和珠三角及周邊地區為最。新鮮空氣反倒成了奢侈品,生活在云里霧里,呼吸要伴著“肺疼”,口罩滿天飛,空氣凈化器更是成為日益沒落的家電市場最后一根“救命稻草”。
資料顯示,空氣凈化器市場在2013年開始井噴,到2014年放緩,但縱使增長速度下降,仍舊在過去一年里累計銷售達345萬臺,飆升至150多億元的銷售額,同比增幅高達94.8%。到2020年將會預計超過200億。
巨大需求帶來無限商機,本來籍籍無名的空氣凈化器一躍成為“黑馬級”存在。一時間,諸多傳統企業紛紛搶灘,群雄逐鹿,謀求占領市場份額;各大互聯網企業同樣不甘落后,新品頻發,意圖分一杯羹。資本瘋狂涌入,導致空凈市場迅速膨脹,帶來繁榮景象的同時,也帶來亂象叢生。正如業內人士的直言,“不懂者,渾水摸魚,趁機撈一把賺一票,拍屁股走人;懂的人,苦苦等待行業洗牌,直到井然有序的那一天”。
如此一來,空氣凈化器行業大有亂世紛爭,群雄逐鹿的勢頭。也正因為如此,行業繁華背后存有不少“變數”:
標準之變
空凈行業的高速增長,大量企業的涌入,使現行標準弊端盡露。為此,從2013年的下半年,行業組織聯合業內企業對GB/T18801進行第三版修訂,經過兩年的醞釀,新版標準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審定,正式與行業和消費者見面。
新標準中,潔凈空氣量、凈化效能、噪聲和凈化壽命四項指標均獲得修訂和完善,并新增空氣凈化器適用面積、有害物質釋放要求、小型凈化器評價方法、風道式凈化裝置評價方法以及待機功率等方面的內容。
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測試技術研究所所長魯建國說:“修訂標準并不代表原標準不執行了,GB/T18801-2008《空氣凈化器》目前仍在執行。”他表示,新版標準批準發布到實施,將給企業留出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進行標準切換。
此外,有業內人士透露,今后空氣凈化器國家標準將根據行業及市場發展情況,每三到五年進行一次修訂。
利潤之變
需求和政策紅利刺激并拉動市場。空氣凈化器行業在2013~2014年的爆發,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以霧霾為首的空氣污染帶來的旺盛需求。業內預計,2015年空氣凈化器行業零售市場出貨量可達到900萬臺,零售額總量或在200億元以上。“黃金蛋糕”近在眼前,“暴利”無疑是諸多企業進入空凈行業的最大驅動力。空氣凈化產品毛利率至少在50%以上,形成對比的是,目前電視機利潤率只有5%,冰箱、洗衣機利潤率約8%。
空凈產業的發展從過去的冷冷清清到現在的炙手可熱,也從最初的不規范走向今日的有條不紊,暴利時代一去不返。潮水般涌入的企業不得不面臨更多的競爭對手。科技的發展和價格戰的迭起,加上產品的不斷普及,整個行業的利潤勢必會被拉低,行業均價也將在2015年走低,一般產品很可能達到1000元左右。
品牌之變
研究機構數據顯示,截至2014年,我國已有超過300家企業進入空凈行業。目前市場上的空凈品牌數以百計,無論是美國、韓國、日本等國外品牌,還是海爾、美的、海信等國內品牌,甚至小米、360、果殼網、獵豹等后來的互聯網品牌,都在進一步推動空氣凈化器品牌的多元化,并呈現越來越多,越來越快的趨勢。
一份調查數據稱,空氣凈化器產品在歐美國家的普及率超過40%,在韓國的普及率達到70%,在日本則是27%,而在中國只有不到2%,由此可見,中國空凈市場的蛋糕有多大。雖然目前市場上的空氣凈化器品牌幾乎達到飽和狀態,但依然擋不住新來者的進入。相信經過優勝略汰,強者更強,弱者銷聲匿跡,空凈市場的品牌之路將越發明晰。